生物樣本庫儲存系統
 

 

台北醫學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共同合作設立的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15日由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右)及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長劉扶東(左)等人共同主持揭幕儀式。(王爵暐攝)

中央研究院設立「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將在10年內收集30萬筆國人人體生物資料,盼解開疾病之謎,找出適合華人的治療方法;昨台北醫學大學和中研院簽約,成為北台灣第一個召募疾病個案及具生物資料庫資訊系統的合作醫院。

中研院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說,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建立後,能針對本土常見疾病,特別是慢性病,進行大規模世代研究,盼找出國人常見疾病的致病原因和機轉,進一步研發出有效的治療或預防策略,甚至發展成個人化醫療。
沈志陽指出,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目前預計收案30萬筆人體生物資料,分為20萬名30至70歲的健康組與特定疾病組。

健康組將進行生活型態問卷調查,採取血液、尿液檢體並進行骨密度、膽固醇等生化檢驗,逐步建立資料,從去年10月開始,已收案1萬3千多人,未來提供國內學者、專家申請使用

除健康民眾外,還將收集包括肺癌、胃癌、乳癌、腦部腫瘤、心血管疾病、肝炎、腎臟病、腦外傷、阿茲海默症、糖尿病、腦中風等10萬名特定疾病患者的生物資料。

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指出,過去台灣常承襲西方發展出來的藥物做為治療標準,但有了台灣生物資料庫,將能更了解國人的健康標準,進一步分析出什麼才是對國人最適當、有效的治療。

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表示,台灣人體資料庫雖起步稍晚,但研究成果相信未來對生物基礎研究、臨床轉議醫學合作等領域都能有相當的幫助,更能對華人常見或特有疾病,從診斷、治療到預後有更好的預測。

沈志陽強調,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每一筆資料都將依姓名、身分證字號、血液樣本等分組儲存,由不同單位以鎖密金鑰進行管理,個人資料不可能輕易地被全數串起,若參與者事後反悔,也可隨時退出,資料、檢體將全數銷毀。

解決方案
生物儲存庫
細胞深度冷凍
除了動物繁殖領域的工作,我們同樣身處突飛猛進的人類生物樣品的冷凍領域,又稱生物儲存庫“Biobanking”。從採集到儲
存、處理、發貨,脆弱的生物樣品的操作及相關資料的管理必須保證 這些樣品處於良好的條件下,其樣品質量及提取的便利程度對將來的研究有所幫助。

為此,我們研發出了各種技術,得益於特殊的識別技術,在不公開 姓名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使用這些程式,並且確保安全性和可追溯 性。這些就是細胞生命深度冷凍保存方法的框架,目前已經能夠用於以下科學領域:
n 進行流行性病及臨床研究的生物儲存庫
n 輸血中心實驗室血液預警系統
n 細胞培養及細胞治療醫院
n 制藥工業研發部

隨著這項技術在世界範圍內的迅速發展,IMV卡蘇公司也在不斷地擴大在生物樣品冷凍技術這一領域的服務